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,驱动资料中心快速的成长,不过资料中心的基础建设架构,处处都有风险。此外,过去资料中心失效所引起的损失更是难以估计,例如去年是方大楼机房失火,引起全台网路大当机,而Google去年在乔治亚州的资料中心也曾发生过停电。
由于资料中心的数据必须依靠电力来传送,因此面临两大挑战 - 温度上升问题以及供电品质。因此资料中心通常必须耗费极大电力在降温上,同时为了确保能够24小时不断电的运作,除了要有稳定的电力来源之外,UPS不断电系统也能够让资料中心渡过停电时,发电机还未开始运转的过渡时期。不过尽管可靠度已经达到99.999%,UL数据中心验证解决方案亚太区事业发展经理陈立闵指出,就过去五年的资料中心重大失效案例来看,电源失效仍占最多数,有32%,其次才是IT问题、火灾、骇客攻击、环境因素、空调设备等原因。
除此电力之外,陈立闵表示,包含电子零件损耗、空气品质不好、机电系统运作热能估算错误、金属锈蚀、离电池安全、电弧、资料备份等也是资料中心建置时必须注意的关键问题。为此,国际上也有不少针对资料中心可信性(Dependability,来自于可用性、可靠性、维护性与后勤支援性)的评估标准,例如TIA 942、ANSI BICSI 002、ITU、DOE等,而UL也针对目前「货柜式资料中心」的新兴趋势订定UL 2775-Modular Data Centers的标准。
有鉴于目前资料中心结构庞大,不仅耗电且维修成本也昂贵,资料中心开始走向微小化、模组化,未来资料中心也可能不再是独立设备,而是以货柜箱集结而成的资料中心。陈立闵表示,UL也在2012年以UL 2775协助Facebook评估货柜式资料中心的可行性。除此之外,UL也提出UL DC. Ready,从设计、建设、验收、营运、维护倒退役,提供资料中心整体的生命周期设计与评估。